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水生态文明建设

“邻居”从养殖场变为工业园 木龙河重现清澈

发布日期:2022-11-04  作者:水利局管理员   来源:水利局   阅读: 次  字体:[ 大 ] [ 中 ] [ 小 ]

11月2日,川观新闻宣传报道了涪城区下大力综合整治提升木龙河水环境质量的相关做法及成效。

“邻居”从养殖场变为工业园 木龙河重现清澈
    【川观新闻记者 祖明远 绵阳观察 郭超英】10月29日,绵阳市涪城区吴家镇,总投资120亿元的创明新能源项目施工已进入通给水、通排水等环节。挖掘机等设备冒着细雨开展作业,发动机的轰鸣声在几百米外都能听见。一条条沟渠,正将工地与几百米外的木龙河联系起来。
    几年前,这条长50多公里的小河曾因沿途大量的养殖场排污而成为一条“臭水沟”。如今,木龙河的“邻居”从养殖场变为投资近700亿元的工业园区,其中不乏投资超百亿元的大型工业项目,但河水却重现清澈,河岸边常有市民散步。全新的“择邻”理念,不仅让木龙河焕然一新,更让它担当起为制造业发展提供清洁水源的“重任”,滋养了一个数百亿产业集群。
找准症结,关停超300家养殖场
    “这里以前是个养殖场,那边过去一点也有一个。”10月29日上午,在木龙河红岩子大桥,记者遇到了正在巡河的吴家镇凤凰山村党委书记钟开文。在他印象里,木龙河过去变黑的主要原因是沿途的养殖场污染。因为紧邻绵阳主城区,水源充沛,所以这里渐渐成为当地蔬菜、肉类的供应地。随着养殖场增多,养殖污水排放不规范的情况时有发生。“有段时间河里不仅没有鱼虾,连鸭子都不敢下水。”钟开文说。
    治理木龙河,首先要治理污染源。2017年涪城区出台木龙河黑臭水体整治方案,将木龙河沿岸相关区域划为禁养区,共关停该区域内的养殖场331家,关停、搬迁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19家。居民生活污水也被纳入治理体系。从木龙河治理开始,当地一口气启动五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一改农村地区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建设相对滞后的局面。深受“臭水沟”之苦的沿岸居民,也通过组建志愿工作队的方式积极参与治理。
    找准症结阻断污染源,再加上来自燕儿河水库的生态补水,木龙河逐渐恢复清澈,于2020年正式摘掉“黑臭水体”的“帽子”。
择邻而处,从源头解决“相处”难题
    禁养区内关停了300多家养殖场,但发展不能停。如何兼顾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这成为木龙河未来能否保持清澈的关键。当时,涪城区也面临着产业空间发展不足的挑战,位于城市近郊,土地平坦、临近空港的木龙河周边区域逐步成长为临港经济发展区。这一次,木龙河的保护,在园区规划之初就被提上日程。来自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西南交通大学等院所高校的专家,受邀参与了临港经济发展区规划的起草。专家团队不仅对污水处理提出详细的要求,更将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等都纳入进来,特别是围绕产业发展动向,以及木龙河流域生态承载量,专门制定了园区主攻的产业方向——新型显示、汽车电子、5G制造三大先进制造业,从源头上降低能耗,减少排放。对园区生态情况的全盘规划,提升了项目落户的速度。以总投资240亿元的惠科新型显示项目为例,涪城生态环境局专门成立专班,通过专人负责、全程服务,提前21个工作日完成项目环评审批。不久前,涪城区为项目落地提供“保姆式”服务,创明新能源项目仅用83天即完成签约。
能力提升,“制约”因素变成发展亮点
产    业集聚会不会再次造成污染?带着这个疑问,记者来到吴家镇。这里建成了一个可同时处理居民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的污水处理厂。相比乡镇污水处理厂一般每天300立方米左右的处理能力,这个污水处理厂每天处理能力可达4万立方米,这也为园区发展提供了保障。针对企业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园区周边还专门建设了绵阳工业固废处置中心。相关负责人蒋成虎介绍,绵阳工业固废处置中心核准经营规模为2.5万吨/年,其中,焚烧处置1万吨/年,填埋处置1.5万吨/年,“自2月投产以来已焚烧处置近2000吨。”这解决了园区及周边上千家企业工业固废的处理难题,还填补了绵阳市地区危险废物处置空白,为周边企业带来实惠。以四川龙华光电薄膜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每年要处理约50吨危废物,原本要运到200多公里外的眉山市,而绵阳工业固废处置中心距公司不到20公里。“时间节约了,成本也降低了。”该公司环保办主任邓旭告诉记者:“现在危废物随时都能保持‘零库存’。”
    如今,临港经济发展区已集聚惠科光电等制造业企业40家,正在加快建设示润显示等11个总投资约270亿元的重大项目。2021年临港经济发展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28亿元,占涪城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5%,2022年预计突破300亿元。


相关信息